刑辩高手:任何事物背后必有其道理。

法道惠民刑辩网(刑事辩护专业平台)小编整理发布:

任何事物背后必有其道理。

作者:邹玉杰律师

九章刑辩创始人,金亚太优秀刑事律师,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。

01

前几年在混沌大学,听过李善友教授的《第一性原理》课程,最近闲来无事,又重听了一遍,对里面的一段讲述特别有感触,内容是这样的:

李叫兽叫李靖,90后,20多岁的年轻人,公司被百度花一个亿收购了,他成了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。

他是一个理论控,也是一个刻意练习控。他说他从小就坚信一个事儿:任何事物背后必有道理。

他还上中学的时候,学校里男生间经常打架。李叫兽为了不挨打,就研究了打架这个事儿背后的道理,他最后总结出打架的套路是:用坚硬打击柔软。

大家看,这个道理简直太有道理了,是吧?你们别笑,你看他怎么做。他运用这个道理,开始研究人身体哪里柔软,如何打击,并加以刻意练习。3个月后,他成了学校里谁也不敢惹的第一高手。

02

确实如此。

任何事物背后必有其道理。只是有些人可以自己总结了出来,而另外一些人后知后觉者,则是习惯于听别人总结出来的道理,然后付诸实践。

比如之前在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,由于基础比较差,第1年就没有考过,差了30分左右。

因为当时一直在闭门造车,不知道和谁去沟通交流,而自己又没有李叫兽那般的思考能力,所以也就没有总结出来司法考试背后的道理。

而第2年再次准备考试时,一个偶尔的机会在一本书里看到了一句话——重者恒重,轻者恒轻。

这句话对于当时的我,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,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狂喜,心想,总算找到了司法考试的命门。

于是乎,就开始玩命的将司法考试的历年真题做了一遍又一遍,把里面频繁出现的知识点搞得滚瓜烂熟,倒背如流。

结果,可想而知——功到自然成。

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人,不仅后知后觉,而且很可悲,听到了别人总结出来的一些道理,或者听了就听了,根本不当回事,又或者总是自以为是,觉得别人的道理全是错的。

长此以往,最终的结果其实也可想而知。

03

据有人统计,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并不是死亡,死亡仅仅排在第2名,而第1名就是公众演讲。

这种让人无比恐惧的事情,其背后有没有道理呢?

答案是肯定的,必须有,因为李叫兽说了,任何事情的背后必然有其道理。

在上陈少文老师的演讲课时,他曾经给出过一个答案:想要爱上演讲,必须克服恐惧,想要克服恐惧,只有用不断面对恐惧,直至最后对恐惧脱敏。

另外根据科学研究发现,一个人也好,一个动物也罢,如果积累了6次成功的经验之后,他就有勇气、有信心继续迎接后面的挑战。

这大概就是演讲背后的道理。

如果能够认真执行,坚持下去,每个人都有可能克服掉对演讲的恐惧,成为一个从容淡定的演讲达人。

04

再比如,我们所从事的刑事辩护业务,如果想要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必然需要提高我们的职业技巧和辩护水平。

那么想要提高自己的刑事辩护能力,其背后有没有道理可循呢?

答案仍然是肯定的。

就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,在我们的字典里面就没有“不可能”这几个字。

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之前,我们想要掌握一项技能,特别是律师的职业技能,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,我们要访高人,拜名师,甚至还要不择手段,才有可能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执业能力。

而如今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发达,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,已不像之前那么的艰难困苦,也不像之前那样寸步难行。

如今即便你是一个刚入行的年轻律师,想要做好一个案件,其实很简单。

通过大数据检索,找到与自己的案件相类似的案例,之后将这类案例的判决书,律师的辩护词,庭审直播录像,反复研究,慢慢总结,必然能够找到这类案件背后的规律或者说道理。

在此基础上准备好自己的发问提纲,质证意见,辩护意见,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大方的坐在辩护席上,淡定自若的为自己的当事人进行有的放矢的辩护。

这应该算作是刑事辩护背后的道理吧?

lable lable lable